以青少年数字技能和新科技学习,促进可持续发展
Manzoor Hussain Soomro 博士,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主席
为什么需要STEAM教育
Kenneth Raymond Silburn 澳大利亚西南大学西部科学教师协会
让每个班级都能接受高质量的编程教育
孙 悦 编程猫联合创始人&CTO
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为了科技素养教育的普及
罗星凯 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2013年印度尼西亚国家课程(K-13)对于提高青少年研究兴趣的影响
Rahman Hakim Josimeika Mutmainah 印度尼西亚Alma’some科学俱乐部
突尼斯课外课程STEM活动—事实与展望
Karim Trabelsi 突尼斯IDEAL私立学校
面向所有人的STEM教育
Asif Ali Rajput 巴基斯坦IBA大学Naushahro Feroz社区学院讲师
Saba Chachar 巴基斯坦IBA大学Sukkur附属公立中学教师
全球化视野下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观察与反思
丁邦平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育
周荣庭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知识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
澳门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问题与出路
魏 冰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和策略
顾洁燕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处长,上海自然博物馆管委会副主任
从脑科学的角度看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杨元魁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博士
以新理念新姿态迎接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罗庆生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基于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管小清 北京电子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
面向核心素养的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
李晓轮 青岛二中副校长
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孙兴林 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长
中学机器人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
陈 辉 海南中学副校长
机器人项目辅导老师的角色与定位
高 凯 北京二中科技教师
机器人教育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梁 潆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科技主任
从竞赛到价值观的教育
张斌平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
重构课程 凸现科创特色 实现教育的再创造
芮仁杰 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
用“三得三意”烹饪出别开生面的科技课堂
王伟明 海南省国兴中学校长
科技教育: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
何立新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守正全新,奠基领军——石室中学科技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田 间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
人人可教皆成才 科技創新建未來
歐海健 香港伯裘书院副校长
让科技之花开遍校园
谢尚松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
整合山区科技资源 培育学校科技特色
吴臻华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武佳红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校长
新时代 新科创 新未来
张万琼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长
科普阅读之理趣
尹传红 《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读了科学,你会得到什么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古生物科普创作的一些体会
王 原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基于问题意识的科学阅读实践
邓玉琳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教师
科幻阅读与青少年科学想象力的培养
周 群 北京景山学校教师
科学阅读的南京十三中打开方式
曹勇军 南京十三中教师
区域层面科学阅读推广如何破冰
舒 芳 北京朝阳教研中心科研员
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中的科学阅读
李佩宁 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创新思维-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
高 阳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教授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现状与展望
王蕴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教育者视角看人工智能教育
李作林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张 恺 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
全球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教育
刘 欣 北京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