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霖:为科技教育插上翅膀
春日上午的一抹阳光正暖暖地照在田霖身上,他个子高挑,儒雅随和。这位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物电系物理专业毕业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如今已在什邡外国语中学任教多年,并担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初识机器人,点燃教育热情
2011年,田霖从蓥华中学调到什邡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当时,机器人教学在四川省内还鲜为人知,只有成都和绵阳等少数城市有所涉及。2014年,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战略教学合作,田霖有幸被派往北京学习。在那里,他观摩了一堂机器人实操教学课,这次经历激发了他的热情与好奇。他意识到,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受益,更能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于是,他决定将机器人教学引入自己的学校。
艰难起步,收获满满
回来后,田霖立即向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得到了校长的全力支持。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跑到成都、绵阳去学习取经,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学习,他终于熟练掌握了机器人操作原理和教学方法。2017年,学校腾出一间教室作为机器人教学基地,并添置了相关设备。田霖从备课、讲课到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没想到几个月后,他的学生就在四川省中小学电脑竞技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学生更是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科技教育,点亮学生未来
田霖深知,科技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比赛和荣誉,更在于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他记得有一个姓周的男同学,因为主科成绩不好而一度失去自信。在田霖的鼓励和辅导下,他不仅物理成绩得到了提高,还在机器人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最终,他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这样的例子在田霖的学生中不胜枚举。他的女儿也在他的启蒙下,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该领域中获得多项荣誉。
扶贫驻村,不忘科技初心
除了在学校致力于科技教育外,田霖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2019年至2021年,他担任师古镇双安村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尽管工作繁忙且繁琐,但他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指导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工作。他还让自己的团队作为志愿者,为双安村的留守及适龄儿童上机器人教学演示课,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科技感”。他的努力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了科技教育,也为当地的科技普及做出了贡献。
展望未来,科技教育之花开满每个角落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田霖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说:“虽然累过、苦过,但看到现在的成果和孩子们对科技的好奇与热情,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想做的事还很多,要让各乡镇学校的孩子们都能受到科技教学的影响和启迪。”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