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争先自立自强

周志凌:大山里的科技教育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8 16:30:39 来源:E_17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初见周志凌,他的朴素衣着与谦虚谈吐让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位看似平凡的教师背后,却隐藏着不平凡的事迹与身份。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荣获了“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科普先进个人”“市管专家”等众多荣誉称号,成为一位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教育楷模。

1977年12月出生的周志凌,从小就怀揣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学生时代,他就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大学期间,他更是凭借出色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二等奖,并因此更加热爱科技创新。2003年,大学毕业后,周志凌选择留校任教。然而,面对家乡与省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他毅然决定放弃省城的工作,回到大方县达溪镇坝子中学,担任多门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他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和创新项目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6年9月,周志凌通过考调成为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这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广泛收集数据,并依托信息技术,开创了“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分析与应用价值的研究——以大方县实验高中为例”项目。该项目荣获第34届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竞赛项目一等奖,其研究成果也被推广运用到大方县的多所学校。然而,对于周志凌来说,如何带领学生才是他的最终目标。面对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状,他探索出了“微课·思维导图·云课堂”整合策略有效教学法。这一方法的推出,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成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80余名学生在贵州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他组建的科技创新教育团队也受邀赴省内外多地开展科普讲座和示范教学80余场次,将科技教育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高二(3)班的林妙玉就是周志凌指导下的杰出学生之一。她留意到游客夜间丢垃圾时视线会受阻的问题后,在周志凌的帮助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发明出了“景区仿生态多功能垃圾桶”,并在2023年9月的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这项发明的背后,凝聚着周志凌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林妙玉眼中,周志凌不仅是她的良师益友,更是她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展望未来,周志凌表示将继续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用智慧和热情点亮大山的未来。

成为会员

办公系统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