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争先自立自强

“霸蛮老师”马学品:打造科创教育的“湖南新湘军”

发布时间:2020-09-02 11:53:12 来源:中国青辅协

记者 赵天宇  编辑 刘昭

马学品1.jpg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把钥匙,也是一座桥梁,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甚至改变一个青少年的人生轨迹。湖南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霸蛮”的韧劲,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长沙雅礼中学的科技辅导员马学品老师,正是靠着这一股子拼劲,工作当中乐此不疲,辅导的机器人代表队连续九次获全国特等奖,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获奖学生,而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让他深感欣慰。

如今,作为湖南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党支部书记和秘书长的马学品,又积极投身机器人创客教育优质资源进乡村的科普活动,同时为大学生“学以致用”及“创新创业”成长计划,提供了一项基层实践锻炼的好机会。未来,马学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科技创新的魅力以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并通过这种传承与培养,打造出一支科创教育的“湖南新湘军”。

马学品2.jpg

▲马学品老师


从美术“转行”科技

这两年,湖南的塑料普通话开始在网络上走红,人们常常打趣说,湖南话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其实这也恰恰反映了湖南人的性格特点——乐观、开朗、勤奋。

马学品操着的,正是一口地道的“湖普”。

1969年,马学品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从师范中专毕业以后,他先是分配到老家小学,后来又调到中学教书。80年代的农村中学,马学品深刻的诠释了“哪里缺人补哪里”的教学理念,美术、音乐、体育、政治、历史这些“副科”老师他通通干过,以至于后来自考到湖南文理学院,也是学习的美术教育专业。

“几年的体育老师做下来,让我至今养成了早上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回忆往事,马学品说,因为美术课经常要做手工,到了1994年,劳动技术这门课程开始推广教学,自己顺理成章的成为劳动技术教师,也第一次开始接触科技制作。

2002年,湖南省重点中学雅礼中学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水平,马学品从一百多位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雅礼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

 马学品3.jpg

▲马学品老师为学生讲解机器人相关知识,让创造的种子无声地萌芽


而真正的转变,也正是从雅礼中学开始。

起初,他负责学校板报宣传和美术教学,因为板报出得好,所以引起了学校领导的注意。马学品回忆说,有一次放学后,教务主任亲自来找自己,希望他能“转行”做科技教育,负责科技竞赛培训等内容。那时候,素质教育的口号刚刚兴起不久,自己深思熟虑以后感觉,做科技教育是有发展的,于是欣然接受。

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带领雅礼中学科技活动代表队,取得了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冠军,也为湖南省赢得了第一块无线电测向高中组团体全国金牌。

“一下子就把科技创新的氛围,还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马学品兴奋的回忆,从这块金牌开始,学校加大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撑,一方面自己干劲儿更足,另一方面探索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例如,从2003年开始,马学品正式开始组队“搞机器人”。没有专业场地,他就自己动手制作机器人训练场地;没有设备,他就东奔西走四处拼凑……一年以后,他又一次带队代表湖南省拿到了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奖牌,并且还是在机器人竞赛这个近乎空白的领域里为湖南刷新了全国记录。

这样一来,马学品在雅礼中学名声大噪。看到了机器人比赛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要求,加入制作机器人的队伍当中。学生的数量从11个“暴涨”到200多个,这些都为日后雅礼中学成为湖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教育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霸蛮”老师

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总结下来就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书生意气和武侠豪气。而马学品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恰恰把这种“霸蛮”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

马学品的霸蛮体现在“拼”上,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刚开始从事科技辅导员时,条件远远没有现在完善,但很多比赛又是在“数九寒冬”或者“三伏盛夏”进行。于是,马学品亲力亲为,坚持苦练学生基本功,2003年夏天硬是顶着近40度的高温连续近一个月带着学生们到植物园餐风露宿的进行着严格的封闭训练。

“长沙是个高温的城市,最热的时候夏天晚上都有30多度,我们赛前训练经常是一夜连一夜的调试修整设备,汗流浃背,实在累了就在硬板床上眯一会儿,身上也不知道被蚊子叮了多少个包。”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的长沙市航模比赛前8名获奖者当中,有7名都是马学品的雅礼学生。

 马学品4.jpg

马学品5.jpg

▲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马学品与获奖学生及团队合影


马学品的霸蛮还体现在“细”上,有一次带队去葡萄牙参加比赛,因为自理能力太差,有几个学生丢了东西,有个同学甚至把手提电脑都搞丢了。痛并思痛,他开始意识到,科技教师的工作,绝非教学这么简单,“育人成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于是,他索性组织参赛的学生到工读学校训练,目的就是提高综合素质,用他的话说,不仅是能力,更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优化。

一年以后,当他再一次率队赴韩国比赛,曾经的散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整齐划一的服装、背包与手提箱,这让不少外国选手刮目相看,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这一次比赛,马学品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最后进入冠亚军决赛的两支队伍,竟然都是自己的学生(注:亚军队为南雅中学,也是雅礼中学的分校,以独立代表队出战),比赛还没结束,但胜负对于他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还有一次,他随国家一位副总理带领的代表团到英国交流学习,在到牛津大学参观学习时,在众多的欢迎人群当中,竟然有人叫出了马学品的名字!原来,这是他几年前辅导过的一位机器人特长生,如今已经在英国牛津大学世界鼎鼎有名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实验室留学深造,这让他即意外又激动。

“科技教师不是一个轻松的角色,特别是当你成为一名教练,看到自己的学生在颁奖台上领奖的时候,在异国他乡被人认出来的时候,那种心情是很复杂的。”马学品说,好几次自己都激动的不行,尤其是有一次,他的三位学生同时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并且同时获得了保送一流重点大学的资格,他更是激动得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后来,这三名学生从知名重点大学毕业以后,有一位回到家乡创办了湖南最大最早的智能家具企业。有一名学生,从中国科大毕业后便留校任科技创新辅导员,还有一位北京理工大毕业后南下深圳创业,成为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马学品坦言,能当学生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看到学生成绩优秀,我其实比学生还高兴,那一瞬间感觉自己的努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没有白费。”

马学品6.jpg

▲2014年5月22日,马学品老师为长沙市南雅中学初三直升生和部分高一学生进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


科教扶贫,创客先行

从教33年来,由于工作勤奋、成绩优异,马学品老师先后被授予 “长沙市首批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全国劳技教育优秀教师”、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十佳优秀教练”、中国科协第一批“国家科技教育专家辅导团机器人基础教育专家”“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近些年他辅导的科技创新作品已获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最权威最高级别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一次,英特尔英才奖九人次、全国优秀项目中学组一等奖三十三人次、二等奖四人次、三等奖一次,获“茅以升”专项奖及“高士其”科普奖、“清华大学”环境专项奖与“博通大师”等全国科技创新专项奖二十八人次,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一等奖三人次、二等奖四人次,三等奖六人次。近年来辅导的学生有近700人在市级以上系列科技竞赛中获奖。

马学品7.jpg

▲马学品在湖南省“国培计划”(2019)宜章县信息化未来教育引领团队研修班上进行专题讲座

不过,这些在淡泊名利的马学品看来,只是几十年工作的一种印证。如今年过半百的他,积极投身科教扶贫,创客教育优质资源下乡,也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教学“征程”。

3年前,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马学品创办了长沙市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2018年,他又在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创办成立全国首家机器人科技教育省一级学会——湖南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并担任学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

“湖南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农村中小学,他们没有开展机器人创客教育的条件,很多留守儿童也根本没有创客学习的经历。”马学品告诉记者,目前学会已经联合高校师生,以及湖南省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的优秀中小学科技教师,组成了科普志愿者团,在湖南农村轰轰烈烈的开展“机器人创客教育优质资源进乡村”的公益活动。

马学品说,有一次去湘西怀化组织活动,孩子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出乎他们的意料,只计划对50名科技爱好者进行创新教育培训的会场,硬是挤进来1000多人。而这堂如何在生活中搞好创新发明的培训课一直上到了晚上9点,直到末班车驶来,再没有离开新校区的交通工具时,这些孩子才依依不舍的道别。

“扶贫先扶智,创客教育是科教扶贫的一把钥匙。”谈及未来,马学品显得很有信心,他希望从长沙、常德开始,利用学会的资源和凝聚力,把机器人创客教育在湖南省全面推广,覆盖到永州、郴州、怀化这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并最终打造一支创客教育、机器人竞赛的“湖南新湘军”。


成为会员

办公系统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