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争先自立自强

自带光芒的“大朋友”陈丹:玩科学的伙伴,做探究的导师,搞项目的帮手

发布时间:2020-09-01 11:32:56 来源:中国青辅协

文/记者 李荔  编辑 刘昭

陈丹01.jpg

在福建省东北部,有一个县级市叫福安。这里的福安市逸夫小学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科技节是该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重头戏。走进校园内,学校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科技教育活动的影子。近年来,福安市逸夫小学提出了“尚善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科技启智、尚善育人”的教育创新途径。

而这些科教特色的背后,离不开陈丹这个土生土长的福安人的贡献。她曾是福安市逸夫小学的副校长。在执教22年中,有 17年在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在这17年里,她都一心扑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第一线,凭借多年的创新实践探索,独具特色的科技教学理论,闯出了她与逸夫学子们独有的一片天地。日前,陈丹接到调令,被派往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担任副校长,从此她的科教之路走向了一个新的开始。

温柔爱笑,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的陈丹老师,善言谈、懂交际、为人机敏。在管理者岗位,她自信、有思想、有魅力。在科教一线,她温文尔雅、踏实肯干,跟学生和家长“打成一片”。在学校老师眼里,她是全校最聪明的人。在孩子们心里,她是一个神奇的人,啥都难不住她。在自己女儿眼里,这位曾无暇顾及女儿的全职教师,竟然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楚和辛劳。 

她形容科技辅导员的角色是“玩科学的伙伴,做探究的导师,搞项目的帮手”。未来,陈丹想要的更多。她不仅期待全社会能高度认可科技辅导员这一岗位,也希望全社会能给每位科技教师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她更希望科技教育之花能处处绽放,不再让老师们“贴工、贴钱、贴资源”。

她还要大胆地替贫困县的孩子们呼吁,希望科技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发展,能让大山里的孩子也体验到高科技的魅力,让他们不至于输在未来科技的起跑线上。


从一张科幻画开始,与科技教育结缘

“摇摇乐垃圾桶”省级二等奖;“免匙牛奶派送箱系列”全国一等奖、中国科协主席奖;“裤不湿临时防雨鞋”市级一等奖……走进福安市逸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各类贴近生活的小发明琳琅满目,墙上挂满了知识产权专利认证书。这里曾经是陈丹战斗过的地方,活动室内不少创新项目的展板上清晰写着“指导教师-陈丹”的名字。

陈丹02.jpg

▲陈丹身后是逸夫小学荣获省市级奖励的创新项目,这里凝聚了她与所有科技教师的心血

17年前,陈丹刚应聘回城任美术老师,学校就安排她指导学生参加科幻画比赛。那时,她完全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幻画。为了给学生解读“科幻”,她翻遍了图书馆里关于“科”字头的书籍和报刊。结果第一次指导的科幻画《自动行走的公路》竟然获得了省级二等奖,陈丹因此被列入了市科技辅导教师行列,从此她便与科技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只要市里有这种类似的科技类项目比赛,学校都会通知她去观摩或者参加比赛。慢慢地,陈丹就从一张科幻画的指导老师变成了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指导老师。

陈丹说,她发现,孩子们科学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想象力和思维的发散上,还应动手去实践。即能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做出来,这样才更有价值。

在从事科技教育的17年里,陈丹感触颇深。她看到了满眼希冀的家长,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科学探究热情,更见证了科技教育对自己和孩子们的洗礼。

陈丹03.jpg

▲福安市逸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里,陈丹正在整理孩子们的科技作品

陈丹介绍,刚开始指导学生们做科技创新的项目时,孩子们积极性都非常高。当时有将近10个学生项目要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但实际情况是,学校里90%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学问不多,且忙于生计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给孩子们辅导。而创新大赛除了要求学生们有动手能力,有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以论文的方式提交项目的介绍。

陈丹04.jpg

▲陈丹荣获第34届福建省青少年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

“当时时间很紧迫,而孩子们的论文根本没法看。平时写小日记还行,可真写起论文来,真的差很远。”陈丹说,那时只能迎难而上,于是,她带着孩子们一起熬夜重新撰文。那段时间,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看到老师们陪着孩子一起熬通宵,他们会心疼地问:“老师,你饿不饿?老师,你累不累?”

陈丹说,虽然这些孩子的父母来办公室,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是几句发自肺腑的问候,让她感觉再多的辛苦也值了。


孩子们总会不断给我们创造惊喜

发明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不易,更何况是小学生。然而,孩子们总会不断给我们创造惊喜。

一款不会倒的摇摇乐垃圾桶,曾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并让陈丹记忆尤为深刻。陈丹说,小学生王志鸿家境不好,当时,他的爸爸是泥瓦工。摇摇乐垃圾桶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声光电,它只是利用了类似不倒翁重心下移的原理。由于王志鸿家境贫寒,所有材料都是家里的废弃品,用一只漏底的锅,锯掉锅柄,灌上水泥。但是要将锅底和垃圾桶连接上,他们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用铁丝缠住垃圾桶底,再将铁丝扭成团和底部一起灌入水泥固定。最终这一创新项目,获得了省级二等奖。

陈丹05.png

陈丹说,当时为了做这个项目,毁了他们家好几口锅。她带着孩子去了福州参加比赛,在车上,王志鸿很开心地告诉她,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然而,就这样一个家境贫寒地山里的孩子,到了赛场竟毫不怯场,很快就与专家和选手们无障碍地交流了起来。

如今,这个孩子已上了大学,她们私底下时常还会有一些交流。这个孩子常跟陈丹说:“老师,您带我出去的那一次,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让我感觉到,我也可以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去奋斗。”

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个母亲,陈丹认为,科技教育不仅能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她说,以前,她总是忙于自己的学生,花很多时间指导学生们的创新项目。她的女儿多次抱怨,很不满意这个妈妈。但自从她的孩子参加了多届科技创新大赛后,她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也认同了她的工作。如今她们母子关系融洽,且时常互相帮助。

陈丹06.jpg

▲陈丹在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跟学生互动


别无它念,就是想给孩子多一个展示的空间

这些年奋战在科技教育一线,陈丹最大的感触就是获得了认同。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会认为科技创新很遥远,这是发明家的工作,不是小学生要做的事儿。以前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眼里,把孩子拎出来做实践项目,进行科学探究是在浪费时间。

在起初的几年里,她们也只能埋头用成绩和荣誉,以及孩子们参加完比赛后,实实在在地变化来带动周围人的参与积极性。她们会有意识地动员学校老师自己的孩子参与进来。因为这些老师本身对科技创新就有较强地认同感,一个老师被带动起来后,其他老师也会纷纷跟随。

就这样,这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师,纷纷化身“科技辅导员”,基本都是用自己的热情在做事情,而且贴钱、贴人、贴资源,甚至利用自己的关系让孩子去开展实践活动。

有时候,一些人会问,又不是你家的孩子,你费那么多心思干什么?但作为一个科技老师,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是,给孩子多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除此别无它念。

在随后几年里,每次创新项目斩获荣誉归来,或者寒暑假时,她们会把全校的学生带到校外做社会调查,以及公益宣传活动,让市民们都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小学生也能参与科技创新。慢慢地,社会各界逐步认可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愿意让自己孩子来参与科技创新。如今,逸夫小学的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且这个特色教育已深入到每个福安人的内心。

提到启迪智慧,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陈丹有自己的6字秘诀,即“扶着走、学着走”。她说,科学启蒙阶段,老师应先示范启发孩子思考,然后跟孩子们共同找到研究课题并坚持下去,这叫“扶着走”。第二个方法是“学着走”。事实上,很多时候科技辅导员的能力有限,很多课题所涉及的领域辅导员自己也不懂。比如一些电子编程、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老师们要不畏难,跟学生一起边学边摸索。


冷却的心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逸夫小学率先成立福安市唯一的“陈丹名师工作室”,专门从事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研究。2016年底,逸夫小学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发展至今,已经在青少年中形成了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陈丹说,科技辅导员该做的事,就是启发孩子的科技探究的兴趣,然后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过程,同时对全校的孩子进行科学素养的普及。平时学校有科技社团、科学兴趣小组来辅导学生,帮他们实现科技梦想。每年10月,学校会开展科技节的活动,4月份会开展知识产权周的活动。她们通过举办每一场科技节活动,组织更多的老师开展科技讲座,逐步推动学校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促进科技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自2018年开始的高级科技辅导员认证,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有了家的归属感。”陈丹说,本来,她们这群科技辅导员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逐渐冷却了,但现在又重新活跃了起来。现在福安市里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学校科技辅导员有了等同于班主任的认可,或者工作量上的认同。她也相信,有了这些认同之后,科技辅导员会更加“有为有位”。科技辅导员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走。

陈丹07.jpg

▲陈丹荣获高级辅导员认证

以前,她们外出做讲座时,会跟所有的老师声音小小地说,我们是科技辅导员。有了科技辅导员认证之后,她们可以很大声地告诉大家,她们是高级科技辅导员了,她们是科技教育的引路人。

近几年,她深刻的意识到,“有为才能有位”。她参与过很多科技辅导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但是发现,在现场听得激情满满,可回来之后被工作一冲击,就所剩无几了。她希望未来能有更专业、系统性地学习,将所学与工作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更好指导工作和教学。

如今,身在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才几个月,陈丹已跟孩子们一起孕育了不少创新项目,并有一些较好的新项目打算参与今年的创新大赛。除脚臭神器、爬坡剥蒜神器、擀饺子皮能手……看到每个孩子热情地讲解自己的创新项目,再看到家长们的全力支持,陈丹感恩又感动。展望未来,她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艰巨而又光荣。

陈丹08.jpg

▲陈丹正在聆听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学生讲解自己的创新项目


成为会员

办公系统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