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基地巡礼 | 为无处不在的物理逆袭而不断赋能 ——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撰文/记者 韩继波 编辑 刘昭
供图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是青辅协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要求,充分发动社会资源,推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培训是广大科技辅导员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协会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在科技辅导员人才建设、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体现出了各个基地学科和专业特色与优势。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培训基地巡礼”专题内容,带你了解这些基地在促进我国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默默耕耘。
哈尔滨工程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依托本校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优质教育资源,探索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介绍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该中心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覆盖专业最广的基础教学平台,每年承担35个专业、115个班级、3500名学习者的实验教学,年授课22万人时。中心依托学校的工科专业优势,不断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自主设计研制了一批有特色的物理实验教学仪器,同时辐射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区的80多所高校,对学员的科学实验技能训练效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心2012年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开设了300多项科技辅导员培训项目,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
当然,目前中心与国内一线城市的科技教育硬件资源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够依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黑龙江省科技教育协会等平台,大力开展与全国其他优秀科创实验室的合作、交流,并结合省内各中小学的资源,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实验室配套措施。
立足高校,探索前沿——提高科技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作为立足于高校的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中心日常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新趋势,开发独具特色的物理类精品科普课程和相关教育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全国性科技辅导员培训,辐射黑龙江省、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等。
目前中心拥有科学原理的展示方法与实现技巧(微课)、物理实验仪器的创新与设计(线下课程)、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线下课程)等多项物理类精品教育课程,把当今前沿科学、新技术以及高科技成果从高校输入到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当中去,实现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学生以及与最新前沿高科技3点零距离交互接触的稳定局面。
同时通过5个专题近200个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实验动手做环节,让科技辅导员和在校学生以及青少年一样体验到不一样的科技趣味,从而能更好地向青少年传递知识。
目前,中心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一起培育和建立科技辅导员培训专家队伍,培训专家团队由5位教授、5位副教授、4位讲师、12名助教组成。
团队负责人刘志海教授是黑龙江省科协、黑龙江省科技馆组织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项目中的培训专家,黑龙江省“国培计划”主讲教授,个人曾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中组部、中宣部、中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发);所在科研团队曾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工信部发)。
作为引领青少年踏上科技创新道路的“伯乐”,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身上的担子显得愈发沉重。黑龙江省一直面临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人才缺少的难题,因此,中心在积极引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希望借助青辅协的平台,与协会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结合各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交流探讨,积极为黑龙江省、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人才,进一步提高科技辅导员科创素质。
以人为本,寓教于乐——青少年科普教育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协、黑龙江省科协,结合自身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资源、设施资源及环境氛围资源,通过与各地市学会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提前感受学术的氛围,并对自身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能有更深的理解。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你了解吗?用物理眼光看世界会是什么样……这些问题都是前来参与科普课程的学生经常问的。”刘志海教授如是说。
作为中心负责人,刘志海教授引领团队在科普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刘教授本身是学院光纤生化交叉发展方向负责人,同时他非常注重科普教育,物理演示实验室就是刘志海教授一手建立的。刘教授和多名高校名师已经连续多年利用假日时间,轮流为青少年讲解物理现象及相关知识。随着前来参观体验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加入到公益科普的队伍之中。
回想起当年组织科普教育讲座时的情景,刘志海教授面露笑容。他讲到:“当年筹办科普教育时,有苦有乐,为开发科普教具,团队的老师常常讨论至深夜,因为想法一旦出来就需要不断挖掘,如果改天重来的话,基本上当时的奇思妙想就很难抽丝剥茧得以现世了!”
借助时间的有效利用,同时在团队老师们的积极合作下,刘教授最终在科普讲堂上站稳了脚跟,合作开发了百余套科普教具,并得以在社会上进行展示,这也完成了刘教授团队一直以来的心愿。
△参观物理演示实验室
曾经接受媒体采访的周伊桐同学说:“没想到生活中有这么多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老师一做实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物理这门学科并不像我想像中那么枯燥无趣,我对以后学好物理太有信心了。”
陪同孩子体验参观的宋一凝家长说:“我的孩子平时很内向,听着她和别的孩子一样不停发出‘哇,太有意思了’‘太奇妙了’的感慨,我很兴奋也很感动。都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对很多生活现象和常识一知半解或熟视无睹,这次物理之旅让孩子们豁然开朗,补充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点,这种社会实践太有意义了。”
结合国策,开展研学——国际研学活动
中心还依托于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平台,积极联合省内学会及国际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教育。
日前,中心联合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16中学、黑龙江省通用青少年科技体育活动中心、哈尔滨市香坊区少年宫、哈尔滨市青少年科技体育协会、黑河市爱辉区对俄文化体育交流协会、黑河市爱辉区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大庆科技辅导员协会成功组织了中俄青少年科技创新研学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在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中收获满满。
通过已有经验可知,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可为中小学生拓展更多的进步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地市组织的合作交流,在加深自身文化硬实力的同时,也达到了联合育人的目的。
中心在建设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养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就目前而言,中心仍苦于影响力无法辐射到省内和全国更多的中小学,苦于难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和科技辅导教师到中心来感受无处不在的“物理”。下一步,中心希望通过独具特色的物理类精品科普课程和相关教育资源,借助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优势,与更多的中小学、大专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让藏在象牙塔里的科研实力转换成帮助广大师生进步提高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