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把孩子送到这些地方!父母解放双手,孩子感受科学
这个暑假,孩子们不再沉迷电子屏幕,而是在科技馆里设计外星基地、在天文台用圭表测节气、在博物馆挖掘真正的化石。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表示:“北京是暑期研学热门目的地,市文旅局将适应市场需求,打造推出更加丰富的主题化、沉浸式研学旅游线路。”
整个暑假,北京科学中心推出21项600多场科学教育活动,从人工智能体验到安全急救技能训练营,覆盖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点。中国科技馆的“科学方法特训营”则让孩子们以“建设具有一定真实功能的模拟外星科考站”为核心任务,展开跨学科探索。
全国各地科技场馆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暑期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01 十条研学线路,北京成科学探索乐园
今年7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10条“夏日研学走读北京”研学主题游线路,覆盖科技、地质、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线路囊括了北京科学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石花洞景区等文旅场所。
科技与科学实践启蒙线串联北京科学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地质爱好者则可选择溶洞与古人类地质考古线,探索石花洞景区和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北京还有更多科学探索选择。古生物与地质科普求知线带孩子们前往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和延庆地质博物馆。长城观星与星空小镇探索线则连接云峰山自然风景区和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全市120余处景区、酒店、民宿推出了面向学生的专属优惠,包括免票、半价、联票特惠等。南石洋大峡谷景区甚至推出学生免票游。
02 中国科技馆特训营,打造未来科学家
中国科技馆2025年重磅推出的“科学方法特训营”已成为暑期科学教育的亮点。这个以 “筑梦星球 共创未来” 为主题的项目,让孩子们体验真实的科学研究场景。
7月5日,“星际启航”营地探访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和国家速滑馆举办,为暑期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孩子们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航天专家带领下,了解航天科技展品背后的核心技术。
特训营采用 “线上大师课+线下营地”相结合的形式,将专业指导与小组实践有机融合。自3月起,围绕“如何建立一座模拟外星科考站”主题的12项线上课程已向全国青少年开放。
该项目还邀请了重量级科学家参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为同学们带来了院士科学人文课,航天英雄杨利伟及多位科学家也通过视频送上寄语。
03 六百场活动,北京科学中心的科学盛宴
北京科学中心今年暑假打造了 “快乐暑期 科海扬帆” 系列活动,推出600多场沉浸式科学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需求。
人工智能教育成为亮点。2025年北京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已开启线上报名,“北科展教坊”开展的人工智能体验活动涵盖图形化编程、智能机器人、单片机等内容。
对于3-8岁儿童,“北科童行”活动将抽象科学原理融入互动游戏中。原创科普剧《南极求生记》则运用多种影偶及魔术形式,打造亦真亦幻的观剧体验。
“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增加了重点人物版面和童年故事等内容。“北科看片会”则采用“特效影片+思政课堂”模式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家故事。
北京科学中心还推出了多种特色夏令营。“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景观设计师”活动中,青少年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景观设计,优选方案将落地建设。“春华秋实·自然绘”夏令营中孩子们担任“巢穴建筑师”,在真实场景中探索自然。
04 特色科学活动,点燃孩子的好奇心
除了大型科技馆,各地科学场馆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暑期活动。
在北京天文馆,孩子们可参与沉浸式科普活动“丈量光阴”。这项活动让孩子们穿越回元代化身天文学者,随“郭守敬”参与《授时历》的“四海测验”。8月7日和23日,孩子们将在古观象台通过圭表测年、月相观月等趣味任务学习天文知识。
湖北省科技馆8月活动同样精彩纷呈。8月10日举办的 “科学冒险岛:暑期闯关大作战” 采用科学闯关形式,每场设置4个蕴含科学原理的关卡。“创享空间”机器人技术科普活动则让孩子们亲手组装机器人,学习编程,体验3D建模打印。
泰州市科技馆的“蒲公英”暑期科学实训营开设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三个特色课程。在8月3日结营的首期实训营中,营员们展示了从音乐播放器到感应红绿灯等创意作品。
05 把科学带回家,难忘的探索体验
一些科技馆还提供让孩子们把科学成果带回家的独特体验,让探索的乐趣延续到日常生活。
澳门科学馆的 “古特提斯洋精灵”活动营专为6至15岁儿童及家长设计。8月2日至3日,孩子们通过化石挖掘体验、科学讲座和艺术创作工作坊,揭开三叠纪时期海洋生命的奥秘。
每位参与者可获得专属的古生物研究套件(含真实化石标本)和科学馆特制的实验袍。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孩子们还能学习绘制古生物图像,将科学探索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
北京的古生物与地质科普求知线则让孩子们在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近距离接触古生物化石。延庆地质博物馆则展示了丰富的地质标本,让孩子们了解地球演变的历史。
一位湖北家长看到孩子组装完机器人后眼睛发亮:“从手足无措到熟练操作,每天都带着成就感回家”。在泰州科技馆,年轻的创客们展示着感应红绿灯和无人机编队;在长白山原始森林,少年们记录下7种濒危物种踪迹。
这个暑假,科学不再遥不可及——它藏在湖北科技馆的闯关卡里,飘在长白山的云雾中,凝固在澳门科学馆的化石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