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习近平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力开展人员搜救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李强作出批示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强震情监测预警,及时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抓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抓紧核实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并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地震灾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正值冬季,要千方百计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温暖过冬。 根据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

2025-01-07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会议 李希主持会议 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李希主持会议。 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2025-01-07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大家好!时间过得很快,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美好的祝福!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 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回暖向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今年,我到地方考察,看到大家生活多姿多彩。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东山澳角村渔

2024-1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四章 科普活动 第五章 科普人员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普事业的全面领导。 开展科普,应当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24-12-26
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王沪宁出席
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王沪宁出席

12月25日,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朱光亚同志亲属。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朱光亚同志亲属。 朱光亚同志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在座谈会上缅怀了朱光亚同志的光辉一生;强调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以行践诺的政治品格,精诚报国、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表示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主持座谈会。 来源:新华社

2024-12-26
中国科协在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科协在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12月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朱光亚同志亲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作为朱光亚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代表在会上发言。 在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4年12月25日)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贺军科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共同纪念朱光亚同志诞辰100周年。 朱光亚同志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是家喻户晓的“两弹一星”元勋,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付出毕生心血、智慧和力量,为国家核科学发展和国防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光辉典范。 朱光亚同志从1986年6月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主席,此后一直任名誉主席。任职期间,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面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朱光亚同志领导推动科协改革和发展,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建功。 朱光亚同志始终牢记党建立科技群团的初心使命。他明确提出“中国科协的建立和发展,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在我国科技界的

2024-12-26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12月25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怀进鹏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两年来,各地各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前瞻布局、科学谋划,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重要进展和关键突破,政府高位推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学校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社会协作格局日渐完善,培养学生科技报国志向和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有效模式加快形成,东、中、西部学生科学素质水平均实现增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推进、社会各界共识度不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正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怀进鹏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024-12-26
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首次修订。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有哪些看点?“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盘点。 看点一:首次设立全国科普月 我国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施行以来,对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科普事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更有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科普在新时代的定位: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充分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将“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总体要求之一,突出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价值和使命。 “这一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科普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顾雁峰说。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普责任,科技人员和教师等参与科普活动,科技资源向公众开放等多方面

2024-12-26
人民日报: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治理者说)
人民日报: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治理者说)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四川达州立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建设川东北创新人才集聚地,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形成开放引才、战略育才、科学用才的良好工作格局。 ■ 靶向发力深化引才。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有什么样的人才储备,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来成就梦想,城市也将随着梦想远航。近年来,我们通过高校引才活动、达人返乡计划、人才团圆工程等,全职引进一批高新科技研究型人才、社会事业专业型人才、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乡村振兴基础性人才;依托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驻外人才工作站等渠道,一体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走产才融合、协同引进的新路子,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和科技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不断扩大人才“蓄水池”。实践证明,围绕发展所需,精准引进人才,就能以“双向奔赴”促进共同发展。 ■ 精准滴灌优化育才。强化人才储备,要“引得来”,也要“育得出”。尤其是创新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