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当前,超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为网络视听与各艺术门类的融合与互鉴提供了无限可能。”9月2日,在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式暨高峰研讨活动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说,“我们要更好发挥视听科技的赋能作用,推进网络视听创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探索网络创新与不同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技术变革加速推动网络视听产业迭代升级,网络视听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各大网络视听平台正积极为精品内容创作探索更多有益的发展路径,让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等不断为内容赋能。“网络视听行业因技术而生,因技术而兴。”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介绍,近年来,公司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提升内容创作能力、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我们最近建立起的‘管理+制作’双轮驱动智能制作系统,推动了专业内容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自制内容管理系统已经覆盖公司的剧集、电影、动漫等全部项目,以数据驱动辅助管理团队实现高效决策。”龚宇说。作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腾讯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共

2024-09-18
《人民日报》评论: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评论: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既定目标,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人民日报》评论——教育强国建设 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既定目标,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深刻领会和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正

2024-09-18
张亚:科技教师应不断提升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张亚:科技教师应不断提升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主题式科学教育实践与研修活动于2024年期间持续开展,活动围绕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案例分享、实践指导等系列活动,助力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张亚围绕科技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如何更好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等问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作为一名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您认为哪些是科技教师必备的科学素质? 张亚:首先,科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其次,科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我以面向学生更好传授前沿科学知识。最后,科技教师应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求实严谨、积极思考、协同合作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自身率先具备探究创新的科学素质,才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要敢于下苦功夫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开展学生指导。 新华网:在科技创新实践方面,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时有哪些经验举措? 张亚:科技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工程大奖赛等竞赛过程中需要提供细致专业的指导,关键在于激

2024-09-18
乔文军:科学素质与学科素养是科技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乔文军:科学素质与学科素养是科技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主题式科学教育实践与研修活动于2024年期间持续开展,活动围绕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案例分享、实践指导等系列活动,助力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乔文军围绕科技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质、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对当下提升科学教育工作水平的积极影响等话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您一直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教材的编订工作。从教材的编订角度,您认为一名科技教师(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科学素质与学科素养? 乔文军: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功或素质的角度来看,具备科学素质与学科素养不仅是对科技教师的专属要求,而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而系统的课程观,不应仅局限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领域,而应拓宽视野,关注整个学段的培养目标和各学科的内在要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拓宽课内视野,深入了解并关注同学段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教学内容。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在特定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明确自己的专

2024-09-18
袁军鹏:培养科研诚信对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具有关键意义
袁军鹏:培养科研诚信对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具有关键意义

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主题式科学教育实践与研修活动于2024年期间持续开展,活动围绕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案例分享、实践指导等系列活动,助力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 日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袁军鹏围绕科研诚信培养在科学教育工作中的关键意义以及科技教师如何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学教育工作中等问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科研诚信培养在科学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质有哪些重要意义? 袁军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三大领域的交汇点,对于国家未来的科技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科学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升教师科学素质过程中,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 塑造学生的科学家精神。科研诚信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研诚信培养,可以塑造学生的科学家精神,使

2024-09-18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强主持会议

2024-09-11
党建论坛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党建论坛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郭江龙  司若锦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远的历史智慧,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滋养。  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崇尚廉洁的传统美德,廉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有“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表达了古人对廉洁品格的追求。儒家强调为政以德,将“廉”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孔子提出“政者,正也”,“正”,即正直、公正。从柳宗元的“废贪而立廉”,到包拯的“清心为治本”,再到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古代圣贤的清廉事迹还是流传千古的廉洁格言,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廉洁自律的崇尚与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曾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例如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时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2024-08-30
党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党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今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到北戴河休假。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邀请专家人才代表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关心关爱专家人才,激励专家们爱党报国、再攀高峰、再创佳绩。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留住人。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着力破除基层机构编制类别、人员身份、激励保障等方面的障碍,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制度环境。 ——2023年7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2024-08-19
权威访谈 | 新华社专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权威访谈 | 新华社专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如何扎实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一起来看——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如何扎实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问: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

2024-08-13
时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时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光辉图景,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有力有序推进。2024年,全国两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总体统合,置于突出位置,作出具体安排……奋进正当时,聚力谋新篇。从2024到2035,再到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强国建设的鼓点越来越密,加快推进的脚步越来越紧,先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科技、人才之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凸显,教育之先导性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清晰。(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国必先强教,凡大国崛起者,无一不重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