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党建网评|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党建网评|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纪志耿 赵珊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属性的高度概括,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关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同政治有着直接联系,古今中外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随着大工厂生产对工人技术要求的逐渐提高,以及工人阶级为获得教育权进行不断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面向平民阶层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并鼓吹学校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试图模糊教育的政治属性,缓和阶级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毫不留情地拆穿了这一伪善的观点,指出资产阶级教育只会劝说工人们唯唯诺诺、任人摆布和听天由命。列宁更是批判资产阶级的虚伪表现就是相信学校可以脱离政治,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在社会主

2024-08-08
权威访谈 | 新华社专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权威访谈 | 新华社专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如何扎实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一起来看——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如何扎实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问: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

2024-08-08
时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时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 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 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光辉图景,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有力有序推进。2024年,全国两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总体统合,置于突出位置,作出具体安排…… 奋进正当时,聚力谋新篇。从2024到2035,再到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强国建设的鼓点越来越密,加快推进的脚步越来越紧,先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科技、人才之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凸显,教育之先导性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清晰。 (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国必先强教,凡大国崛起者

2024-08-08
党建 | 坚定文化自信需把握的三个维度
党建 | 坚定文化自信需把握的三个维度

坚定文化自信需把握的三个维度 白皓月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体系的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切实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情感基础和思想自觉。   一、把坚守人民立场与面向时代相结合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党和国家始终围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各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让人民当家作主。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以文艺工作为例,在文艺创作时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

2024-07-31
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畅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使命,逐梦教育强国路
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畅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使命,逐梦教育强国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连日来,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畅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起来看媒体报道—— 践行改革新使命 逐梦教育强国路 ——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畅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重大改革举措。 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纷纷表示,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广泛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2024-07-23
教育家谈 | 王耀村: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家谈 | 王耀村: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摘要:浙江省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历经30多年的探索,坚持以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编制科学教材资源、改进学与教的方式、建立考试评价体系、培养综合科学教师、发挥教研的专业支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破解综合科学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推进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综合科学课程;课程建设 课程综合化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目前所有的发达国家和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设置了综合科学课程。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敢为人先,在初中阶段开始实施综合科学课程。在30多年的综合科学课程建设进程中,浙江省克服困难、创新实践,不断破解课程建设中的问题,稳步推进科学课程发展。 一、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课程建设的目标1991年,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初级中学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以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适应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浙江省在综合科学课程建设伊始就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 2002年,浙江省遵循国家课程

2024-05-09
党建:在全党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党建:在全党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编者按: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党建网近期约请专家学者撰写相关理论解读文章,以飨读者。在全党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徐辉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多次强调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重要性。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纪律教育走深走实,确保纪律教育入脑入心,在全党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学纪,解决要学什么的问题。“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的规矩总的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其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

2024-05-09
光明网:优化资源布局,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
光明网:优化资源布局,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

科学教育是保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则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科学教育主阵地真正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高地,实现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优化科学教育资源整体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教育呼唤优质资源供给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资源支撑。科学是多门学科系统整合、深度交叉的产物,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具有独立科学思维、扎实科学能力、崇高科学精神的人,这些本质属性决定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融合利用科学实验、工程实践等跨学科、综合性教育资源。 时代发展呼唤相匹配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加智能化、国际化、个性化、实践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以跨学科素养、创新精神等高阶能力见长的新型人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驱动科学教育从中小学“单兵作战”转向大中小学、社会组织与科学界专精协同,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从而推动科学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科学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 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

2024-04-27
阅读的力量 | 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阅读的力量 | 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编者按:阅读,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开启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从好奇心到自立自强》精选《人民日报》刊发的科技评论,通过对科技创新的脉络梳理和对科技政策的领会阐述,为公众提供一个理解“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的视角,帮助大家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点、领会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场探索之旅科学精神像星辰照亮未知沿着梦想的阶梯拾级而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要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继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再次迎来网友纷纷点赞。年轻的总调度员高健,在岗位上用清脆的指令、沉稳的“北京明白!”回答,保障航天发射信息交互畅通,确保航天员能在太空随时随地与地面联系。这个由9 名“90 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活力。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队伍中,35 岁及以下的占52.5%,45 岁及以下的占83.1%。中国航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拥有这样一

2024-04-25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n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n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蔡奇陪同考察 新华社长沙3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和省长毛伟明陪同下,先后来到长沙、常德等地,深入学校、企业、历史文化街区、乡村等进行调研。 1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该校前身是创办于宋代的城南书院,近代以来培养了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习近平参观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学院发展沿革和用好红色资源等情况。在学院大厅,习近平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他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