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主题,中国科协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组织专题学习。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主持并作主题发言。 束为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选人用人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中国科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不断增强科协系统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强“三性”、去“四化”,持续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束为强调,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干部队伍建设和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让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要做好“四个坚持”
2023-04-19
编者按:2023年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推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和宣传, 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院士的科学情缘”生动反映了“跟党走、为人民”的科技界时代强音,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奋力前行。下面和小编一同看看王永志院士的故事—— 张光斗:我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矢志不移 “我受之于国家和人民的多,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少,深感惭愧和不安。我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矢志不移。” ——摘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张光斗传》 作为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用自己的一生写就了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历史。从密云水库的滔滔清泉,到三峡大坝的巍巍风光,再到黄河长江的波澜壮阔,他目光所及,唯国之江河。 1912 年,张光斗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境清贫,但他从小发奋读书,22 岁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并考上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 年“七七事变”后,已经在美国通过哈佛大学博士
2023-04-14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4月8日下午,武汉市青少年宫365科学实验室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武汉市青少年宫作为全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通过回顾革命历史,制作科技作品以及团队协作闯关等丰富活动形式,厚植革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课堂上,通过365科学实验室许黎娜老师的精彩讲解,孩子们重温了红军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 革命时期的生活条件及其恶劣 ,而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孩子们学习了革命先辈斗智斗勇的故事,了解了革命时期传递信息的方式。 通过实验《破译密信》和科技制作《无线电发报机》体会共产党人革命过程的艰辛,以及不怕苦不怕难,智斗敌人的革命精神。 来到户外,孩子们通过团队协作游戏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程之远、过程之艰难。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只要我们像红军将士那样,忠诚于党,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奋勇拼搏
2023-04-14
编者按:2023年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推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和宣传, 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院士的科学情缘”生动反映了“跟党走、为人民”的科技界时代强音,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奋力前行。下面和小编一同看看王永志院士的故事—— “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 ——王静康 咸菜、咸鸭蛋、方便面,这是王静康多年的“保留菜谱”。她真的爱吃这些吗? 王静康是个大忙人。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却经常往工厂跑,既当研究员又当操作工,在生产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吃方便面,有时配点咸菜和咸鸭蛋。 “亲眼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种兴奋之情是难以形容的。”在实验室和车间之间频繁“切换工作模式”的王静康乐在其中。 王静康从事的科研工作叫作“结晶”——把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周期性的空间结构,去除杂质,使它们从液态或气态变为纯净固体。作为一种化工精制技术,结晶广泛用于农药、食品、医药、石油
2023-04-14
一、概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尊崇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方案的要求。4月6日,由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合肥市教育局、共青团六安市委员会、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等单位承办的安徽省青年科学家暨合肥高新区教育系统走进革命老区活动在霍山县东西溪乡中心校和桃李河小学开展。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李波,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党委书记、局长周玥,省青科协、合肥市教育局、团六安市委、合肥市科教学会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活动由省青联委员、省青科协法人副秘书长童宗兵主持。 二、活动开幕式李波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科技报国之志;二是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行笃学之路,实现卓越发展目标;三是希望共同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科教兴国战略。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一起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周玥表示合肥高新区区属的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与霍山县东西溪乡中心校,同根同源、血
2023-04-14
4月6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京会晤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一行。双方就推动中德科技人文交流等共同关注事项交换意见。 万钢对傅融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高质量科普服务,建设高端科技智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希望中德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化、可再生能源、农业数字化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在双元制高等教育、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开展对话交流,不断推动科技人文交流,加强互利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实现中德、中欧间的互惠共赢,共同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傅融表示,希望中德持续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开展两国科技界的直接对话,在气候变化、海洋科技、极地科考、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化科研合作。希望双方共同支持中国科学家与德国、欧盟科学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增强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跨学科性,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傅融一行还参观了中国科协会史馆。 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总处主任白瀚德及相
2023-04-14
4月7日,中国科协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与中国科协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要求,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高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孟庆海、殷皓、王进展、罗晖出席会议,纪检监察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 高波首先传达了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指出二次全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次重要会议。高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李希同志工作报告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学习会议精神,一要深刻理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意义,二要深刻理解从严的鲜明导向,三要深刻理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总体要求,四要深刻理解今年全面从严治党及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任务。 高波强调,要坚决贯彻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毫不动摇深化中国
2023-04-14
3月12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党委第五次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届六次全委会会议精神,听取了分支机构党小组的工作汇报。对提交八届四次理事会审议相关事项进行了前置审议。党委书记辛兵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协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强化服务,团结凝聚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党委副书记徐雁龙、党委委员李晓亮、林利琴和姚予疆出席会议,各分支机构党小组长列席会议。
2023-03-14
“救国已成为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共同愿望,科学救国、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在我心中逐渐形成,希望到国外深造,求得更高深的学问,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日益加深。” ——摘自张维《留德八年的酸甜苦辣(1938.7—1945.9)》 从少年时代起,张维就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对中国的侵略。然而,腐败的国民政府对外不能抵御外侮,对内不能强国富民。面对“国破民穷”的悲惨局面,那一代知识分子立志“科学救国”,想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为使灾难深重的祖国富强起来出一份力。 发生在初中阶段的一件事,对张维初步形成爱国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三·一八惨案”前,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激起了师生们的极大愤慨。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张维和同学们向天安门进发,参加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路上,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喊“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亲自参加到这样雄壮庄严、富有战斗气氛的群众队伍中,听到愤怒斥责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正义声音,我们受到了极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印记。”几十年后,张维如此回忆。 1944 年10 月,张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
2023-03-06
“国家需要的事,我觉得有意义,就去做了。”——杜祥琬 “我愿学习工科或理科,并绝对服从祖国的需要。”1956 年,18 岁的杜祥琬被选为留学苏联的预备生。填写选拔留苏生登记表时,他在“对留学的认识与志愿”一栏中这样写道。 彼时,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才几个月。登记表里满载着这名新党员的赤诚:“为了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早日到来,我愿意留学。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为一个称职的建设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劳动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次留苏之旅并未成行。1959 年,国家选派大学生到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能专业,杜祥琬再次被选中。那种学习先进技术、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留学期间酝酿得更为浓烈。 196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杜祥琬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国。这一刻,他似乎等了很久,“绝对服从祖国的需要”的誓言不止一次在他的耳畔响起。 多年后,杜祥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很多院士都在国外进修学习过。美国人曾开玩笑说我们都有一个‘M’,他们爱的是MONEY(钱),但我们爱的是MOTHER(母亲)和MOTHERLAND(祖国)。其实我们也不
2023-02-23